体育论文_体育科技期刊“协同办刊”模式探析

06-09

文章摘要:研究目的:在全球科技期刊快速发展和我国科技期刊争创一流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科技期刊的发展和改革仍相对滞后、办刊模式单一固化,满足不了体育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需求。本研究聚焦重新审视体育科技期刊办刊理念和现状,探讨期刊出版的转型与升级,探索"协同办刊"新模式,提高专业化内容生产及多元化知识服务能力,促进体育科技期刊办刊水平的提升。研究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41家体育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办刊方式进行分析,对"协同办刊"模式进行理论探讨。研究结果:我国体育科技期刊整体规模小,组织架构分散,体制与运行机制较刻板,整体改革滞后。编委会的功能发挥不充分,编辑出版理念较滞后,办刊定位不够精准,栏目设计及选题特色不鲜明,内容同质化,区分度不高。学术成果传播力不强,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往往"只合未融",对新媒体内容的生产缺乏再次开发和深度加工,导致与纸媒的内容趋同,竞争力低。体育学科具有典型的多学科、跨学科和综合学科的特点,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当前,体育科技期刊仍以编辑部办刊模式为主,编辑部人员主要以学术职业编辑为主。在体育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专职编辑往往较难全面、精准、及时地把控多领域、跨学科、新兴交叉的体育研究前沿及热点;缺乏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新媒体技术,对走好媒介融合发展道路的经验不足;缺乏成果推广及市场运营的经验与手段,知识服务意识与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缺乏优秀的复合型办刊人才已是影响体育科技期刊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协同办刊"模式方面,当前,科技期刊的全球运营理念、本土化理念、多元化知识服务策略、"团体办刊"模式等办刊理念和办刊模式加快了科技期刊的改革步伐。体育科技期刊在此轮办刊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尽快转变办刊理念,打破固有的编辑部办刊模式,重新审视编辑出版的各环节工作,赋予编委、专家、体育科研主体、新媒体等专业团队更多的价值与功能,吸纳不同领域的优秀团队介入到期刊采编、出版、推广等环节,架构在期刊编辑部主导下的多维"协同办刊"模式,走多元化知识服务型道路,提升专业化办刊水平,实现办刊水平质的飞跃。体育科技期刊"协同办刊"模式探索:1)跨越固有期刊工作运行的结构障碍。从科技期刊内容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公益性活动,而从科技期刊出版的角度看,又均属于一种经营活动。因此,在体育科技期刊改革的过程中,应首先厘清编辑出版各环节工作内容的性质及达成目标,将内容组织和出版活动分开,跨越固有科技期刊工作运行的结构障碍,充分整合资源,建立与各编辑出版环节性质相匹配的协同办刊团队,扩大期刊体量和规模,细化各项工作目标和操作方案,加强专业化内容生产能力及知识服务能力。2)组建栏目编委。转变由编辑部主导期刊发文、专职编辑办刊的固有理念,按照体育学科细分方式遴选不同领域的编委,组建工作群。在编辑部指导下,根据编委的学术资质,按照学科首席编辑、栏目首席编辑、栏目责任编辑、审稿编辑,赋予不同的编辑角色及编审权限,负责同行评审及编辑工作。这种编辑部与编委"协同办刊"模式可以大大增强审稿、编辑过程中与作者沟通上的专业指导服务能力,能有效把控不同栏目的重点选题方向及整体设计与规划能力,实现内容质量的有效提升。3)建立知名专家栏目客座制。在发挥不同领域知名专家协同办刊的工作中,可以尝试邀请知名专家客座不同栏目,在进一步提高知识服务上下功夫。编辑部可邀请知名专家针对不同时期社会关注较高的体育研究成果或重要研究热点,进行文章点评或热点评述;也可针对本刊发表的专题文章,请知名专家撰写评述性文章;还可结合不同领域研究前沿及焦点问题,由知名专家主持学术沙龙或论坛,并将研讨成果梳理成文刊登发表。4)构建"互媒性"协作平台。体育科技期刊应打破自循环办刊模式,以开放共享心态,通过纸媒、网媒、音视频等资源的相互渗透与媒介平台的互补性,为体育研究人员打通多维互联、开放互动的知识信息获取渠道,打造体育学术文化联盟。以"全媒体"策划的思维方式考虑不同媒介的呈现形式及读者群阅读习惯,注重学术产品开发的互补性。实现分层级开发、多形式传播,与不同媒介精心设计,进行以纸质期刊发表文章为核心内容的,线上与线下、纸媒与网媒相互呼应的多形式学术成果推广,将学术成果传播效益最大化,扩大体育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研究结论:在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体育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体育学术期刊的办刊模式难以满足现实需要。转变办刊理念,创新办刊模式,探索办刊新路径势在必行。"协同办刊"模式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

上一篇:体育论文_体育科技期刊在体育强国中的作用浅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