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书法家郑板桥,14幅精品书法对联欣赏
07-09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秘法不可分的,五千年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书法的研究和创新一直就未停歇过。书法发展是一个循环操作步骤,临帖+创作的过程。那么想学书法就必须看真迹,临真迹,有名师指点如何临真迹,三者缺一不可。在古代,真迹的代名词就是孤品。意味着全天下就这一份,就算是顶级的士人别说看真迹了,看到一份别人临的好的作品都是可遇而不可得。书法有很强的技术性。我们在临帖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锻炼手的肌肉记忆,到你创作时,能够下意识写出你想要的线条,结构。这点和很多运动相似。学习书法除了最基本的技法训练外,还需要你的书法品位,需要你多了解古文字学,需要你思考书法史,形成自己的书法语言,只有到这个阶段,书法才是艺术。只有有自己的书法语言的书法家才算书法家。
清代著名书法家郑板桥14幅精品书法对联欣赏:
书者介绍: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入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